超聲心動圖診斷二尖瓣狹窄
來源:0
點擊:7534日期:[ 2013/12/30 ]
二尖瓣狹窄約占慢性風濕性心臟病的1/3以上,是最常見的左室流入道梗阻性病變。
風濕性心瓣膜病由于反復的炎性反應,導致二尖瓣葉增厚、粘連、纖維化甚至鈣化,致使瓣葉開放活動受限,瓣口面積減小,腱索也可出現(xiàn)粘連、縮短,并可能造成二尖瓣明顯的關閉不全。在超聲檢查方法上,可采用左室長軸、左室短軸、心尖左室長軸、心尖四腔心、心尖兩腔心、胸骨旁切面觀察二尖瓣葉情況,測量瓣口面積,應用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可以判定瓣葉受損程度,評價其病理意義。正常二尖瓣口面積為4-6cm2,二尖瓣口輕度狹窄面積2.0-2.4 cm2 ,輕~中度狹窄1.5-1.9cm2 ,中度狹窄1.0-1.4cm2 ,重度狹窄0.5-0.9cm2 。
超聲表現(xiàn):二尖瓣增厚、粘連,活動受限,瓣口面積減小,舒張期二尖瓣前葉呈圓頂狀,瓣口開放呈“魚嘴樣”改變,應用面積法,可以求出瓣口面積。彩色多普勒顯示舒張期二尖瓣口以紅色為主的五彩鑲嵌射流束,頻譜多普勒顯示瓣口血流速度增快,頻譜增寬,頻譜空窗充填。
臨床上應用超聲心電圖觀察的第一種瓣葉損害性疾病就是二尖瓣狹窄。目前超聲心動圖仍是診斷和描述該疾病的主要方法。